262022-11
光伏+生态修复、制氢等,看央企解锁哪些“光伏+”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作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尤为广阔。据统计,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近期,在四川甘孜州西南部高原上,由国家电投建设的我国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四川甘孜兴川实证光伏电站正式投产。不同于单纯的光伏电站,光伏实证基地就像是光伏行业的“百科全书”,除了在5个实证试验区,综合对比分析127种光伏技术组合外,还将开展“光伏+生态修复”等实证,带动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绿色交通等,产业集群实证方案落地。“光伏+生态修复”是“光伏+”众多应用中的一个分支。今年6月,国资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要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所谓“光伏+”,即光伏发电和传统多业态的深度融合,这其中既有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也包括与不同发电形式的融合,具有广泛拓宽应用场景、提高经济效益等优势。目前,中央企业已经解锁,哪些“光伏+”模式?让我们一同探索光伏+农林牧渔 : 风吹光伏,不只“见”牛羊光伏之下有什么?有金色的万寿菊花海;有三五成群吃草的羊;有纳凉戏水的鱼儿;有成片的绿树,浓厚的绿荫……光伏+农林牧渔构建了上面发电、下面种植、养殖的立体格局,田间、山野、草场、池塘绿意更浓。中国石化新星公司陕西白水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20兆瓦,年产绿电约2750万度,光伏板下种植弱光农作物,实现了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种植的有机结合。国投江苏新能源横峰“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用地属于滩涂区,面积大、区位条件好、农牧综合开发潜力大。按火电运营效果计算,电站年发电量约5203万千瓦时。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三局贵州省毕节市200MW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建设期间及建成后的板下经济将为当地提供近500个就业岗位。东方电气浙江衢州农光互补智慧能源项目利用光伏场地种植茶树、大豆等农作物。目前,项目一期已成功投运,预计年均发电量4204万千瓦时。光伏还可与大棚实现有机结合。在中国节能长兴70Mwp光伏智慧农业综合示范项目农业大棚内,铁皮石斛正茁壮成长。三峡能源吉林双辽服先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