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恒华盈投资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Wall-In Investment CO.ltd

行业动态
252019-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8〕1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8年12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现阶段,要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坚决遏制非法转移倾倒,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为指导地方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禁止洋垃圾入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举措,持续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固体废物管理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同时,我国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非法转移倾倒事件仍呈高发频发态势,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和推动“无废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实现源头大幅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选择典型城市先行先试,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52019-10

陆磊:在开放中变革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经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40年金融业改革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取得斐然成就的同时,未来的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对此,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总结了历史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后指出,金融机构的差异决定了各个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差异,因此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创新是全部金融改革的核心要义;金融机构改革的必要条件是开放,基本含义是引进规则、引进制度和引进竞争;当前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须认识到货币当局不是金融资源直接配置者,解决杠杆问题应该更多地从机构的资本约束出发而发展直接融资机构,系统性风险都来源于道德风险。以下为文章全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核心作用主要通过两条渠道体现:一是宏观渠道,货币、信贷和外汇政策对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端;二是微观渠道,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和效果,主要体现在供给侧。金融改革之所以复杂,就在于其必须在需求和供给两条线同时发力,往往错综交织。因此,改革开放40年中,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货币调控体系改革、外汇管理体系改革、金融市场制度设计、金融机构改革,及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但是从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角度出发,我们始终面临一个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改革是否存在一个牛鼻子?这决定了改革的操作取向,即是多条战线同时推进,还是存在一个一着棋活、全盘皆活的“题眼”。1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创新是全部金融改革的核心要义金融的原始功能是配置资源,附带功能是风险管理。理论上,资源配置都具有跨期性,因而都存在风险,实践中,我国金融改革起点在于且仅在于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不同于计划体制的资金来源,显然这属于资源配置。走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在发达与欠发达金融体系、市场经济国家与转型经济体之间,金融体系仍然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各国几乎有类似的货币当局、规则相同或相近的金融监管、层次近似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功能一致的金融工具和产品。那么,什么因素导致了差异?显然,微观主体——金融机构的差异决定了各个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差异。第一,体制传承决定了金融机构。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单一的国家银行体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金融改革开放提上日程:从陆续恢复或分设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

252019-10

【今日聚焦】3月5日聚焦PPP资讯十条:两会胜利开幕,政府工作报告精彩看点

“今日聚焦”为中国PPP服务平台创办的新闻集成栏目。由小编选取当日PPP领域内重要新闻,并进行综合编选,总结成篇,以便查阅。【政府工作报告: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改委:省级政府举债使用方向要向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倾斜】3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确定在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开展试点。并明确指出,省级政府举债使用方向要向试点地区倾斜。国家发改委城市和中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研究部主任文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方案确定具体时间表,且方案内容详尽,加强了地方执行的执行力度。【中央地方合力加大对民间资本发展支持力度】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赴天津等地调研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进一步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进入2019年以来,促民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在推进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金融支持方面尤为凸显。发改委等部门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理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刘伟:促进PPP模式在我国“新基建”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副主席、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表示,今年,他拟提交一份关于加大发挥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新基建”作用的提案。为推动5G、AI、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国家“新基建”的快速稳健发展,应形成多元投融体系,着力引入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民资、民企在“新基建”的参与力度。【江苏将发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近日,江苏省长吴政隆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大我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实施意见》研究部署当前工作。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围绕打好“三大攻坚

252019-10

开发性PPP助力中国城市化进入都市圈时代

中新网3月28日电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把握推动PPP规范发展的总体要求、规范推进ppp项目实施等五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意见》的发布也表明ppp模式将继续有序推进。27日,在海南出席2019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华夏幸福执行总裁张书峰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开发性PPP因其整体开发、自我造血、激励相容和长期运营的特点,能够倒逼社会资本提升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能力,承担起区域发展发动机的角色。“整体造车”发挥PPP的最优效用张书峰认为,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到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圈建设与运营。国际通行的PPP模式为此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解决思路,搭建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桥梁。所不同的是,发达国家提出发展PPP的年代,已经基本完成了城镇化,PPP项目更多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查漏补缺、替换零件,而PPP进入中国正好赶上我国的城市化正在全面推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谈到“开发性PPP”的概念时解释说:“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深度合作,探索将国外的PPP与我国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开发性政社合作’的创新化学反应,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社合作业务形态,包括产业新城、特色小镇、园区开发、全域旅游等,把公共服务的提供嵌入其中,我们把这类实践形态称之为‘开发性政社合作模式’。”刘尚希认为,这种新的模式契合我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不形成政府性债务的前提下,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同时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城市开发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张书峰说:“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替换零件’,而是‘整体造车’,在当前这个时期,如果仅将PPP用于某一个单一项目上,只是解决一座桥、一条路、一个公园、一个污水处理厂的问题,就不能发挥PPP的最优效用。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用市场力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PPP模式,也就是用开发性PPP模式来推动城市综合开发。”在开发性PPP模式下,社会资本全面负责合作区域开发的融资、投资、建设、运营,承担全部的市场风险;以约定区域内的新增财政收入、GDP、就业、生态等为绩效考核指标。社会资本必须通过长期运营,创造增量财政收入,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252019-10

环保行业PPP市场存在三大问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财政部PPP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比2017年12月末净增1517个、投资额2.4万亿元;管理库项目累计8654个、投资额13.2万亿元。其中在行业方面,同比净增项目数前3位分别是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分别为703个和284个、228个;累计落地示范项目数前3位分别是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分别为393个、91个和86个。在全国政协委员严彬看来,环境治理和修复等绿色项目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投资需求大、项目运营和投资回收周期长,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公共财政投入。在财政去杠杆不断深化、政府严控债务规模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拥抱”PPP成为必然选择。可以说,2014年以来,随着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推进PPP模式,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环境基础设施领域迎来了一波ppp项目建设热潮。当然,PPP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暴露出一些问题。2017年下半年国家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包括“92号文”“192号文”,以及刚刚印发的《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文件旨在加强PPP项目的规范化运行,清理一批不符合规范或不适合使用PPP方式的项目,防止PPP异化为地方融资平台,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面临着调整和挑战。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就保障环保PPP项目稳定开展递交了提案。提案认为,环保行业PPP市场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在金融降杠杆稳杠杆的政策环境下,许多环保PPP项目中标“大户”陷入财务困境。一方面,2018年下半年环保行业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大,融资渠道全面萎缩,金融机构对于PPP项目贷款融资谨慎评估,政府付费类、可行性缺口补助等PPP项目融资难度加大,贷款规模下降成本飙升,PPP项目融资成本激涨至五年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30%左右,许多进入建设期和运营期的项目呈现难以为继的态势。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支出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环保企业应收账款畸高不下。财政部规定每一年度用于支付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