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恒华盈投资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Wall-In Investment CO.ltd

行业动态
222023-02

经济日报金观平: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日前,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自3月31日起实施。我国支持各类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企业融资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近年来,我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快速发展,但现行境外上市监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同时,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发布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规则,政策导向十分明确——我国坚持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导向不会改变,与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愿景目标不会改变。此次发布的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着力提升透明度、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更好发挥法治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信心。相关政策充分体现“放管服”,注重放管结合,依法依规简除烦苛、完善监管、优化服务。在“放”的方面,完善负面清单,能放开的坚决放开,能取消的一概取消。按照最小、必要原则,聚焦重大境内合规问题,完善不得境外发行上市的情形,把应由投资者自主判断的事项交给市场,不对境外上市额外设置门槛和条件。与现行行政许可相比,备案材料更加聚焦合规,也更为精简。在“管”的方面,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适度监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错位。科学划定监管范围,明确标准,在减少监管盲区的同时避免监管泛化。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责任,保持对跨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强与境外监管机构沟通协作,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在“服”的方面,细化相关程序要求,差异化设置备案要求,减轻企业备案负担,避免“多头跑、反复跑”。同时,证监会将加大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力度,持续推动完善监管标准要求,形成示范案例,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我国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歇。只要依法合规,企业不管去哪个市场发行上市,都会得到尊重和支持。支持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能促进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国际市场,也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充实了金融资源保障。从更宏大的视野来看,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国内外优质产业和要素资源对接,更好利用全球资源赋能实体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金观平)监制/刘志奇审核/王玥 编辑/刘莉

222023-02

总投资超8800亿!四川59个交通项目亮相招商

2月20日,四川省高速公路项目招商推介会在成都举行,36个高速公路项目和6个普通公路项目、5个水运项目、12个枢纽场站运营项目集中亮相招商。据了解此次推介项目总投资超88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约4067公里  总投资约8430亿元!会上重点介绍了2023—2025期计划实施的36个高速公路项目,其范围涉及全省21个市州,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道项目5个,成都平原经济区项目12个、川南经济区项目4个、川东北经济区项目4个、攀西经济区3个、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项目8个。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图(2022-2035年)具体招商项目如下:高速公路招商项目表(点击图片查看大图↓)这些项目共分为四个类别一起来详细了解↓0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道集群项目图源四川观察目前,川渝两地规划的36条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已建成14条、在建4条、待建18条。其中,成渝扩容、遂渝扩容、大竹至垫江、自贡至永川4个项目,去年已招商成功。本次大会共推介5个相关项目、总里程522公里、总投资882亿元。一是川南渝西一体化通道项目3个。分别是重庆经叙永至筠连泸州段(93公里、165亿元)以及宜宾段(105公里、220亿元)、江津经泸州至宜宾(134公里、195亿元)。二是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通道项目2个。分别是达州至万州(33公里、66亿元)、城口经宣汉至大竹至邻水(157公里、236亿元),这2个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川东北渝东北协同发展,服务支撑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创建。02 民族地区大通道项目“十四五”期,推进高速公路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延伸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次大会共推介12个项目、总里程1543公里、总投资3574亿元。一是主通道项目4个。分别是成都至汶川(84公里、335亿元)、汶川至川主寺(198公里、548亿元)、川主寺至郎木寺(194公里、265亿元)西北向出川大通道,乐山金口河至西昌(211公里、493亿元)南向出川大通道。 二是区内互联项目3个。分别是马尔康至康定(238公里、642亿元)、炉霍至康定新都桥(186公里、329亿元)、攀枝花至盐源(141公里、354亿元)。 三是扩大县域覆盖项目5个。分别是若尔盖至迭部(40公里、96亿元)、黑水至红原(刷经寺)(52公里、119亿元)、北川

222023-02

行业新闻 |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基地新型储能配置容量应满足送电曲线要求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新能源基地跨省区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新型储能为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电化学储能、空气压缩储能、重力储能、抽汽蓄热储能等。征求意见稿提出,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的容量应该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通道送电曲线及输电电价竞争力约束,通过多方案比选优化配置方案。  应充分发挥多能互补一体化优化调度运行作用,提升送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及新能源基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新能源基地送电配套的新型储能宜优先考虑调峰平衡,发挥支撑新能源并网消纳和输电通道安全稳定运行作用。同时可考虑满足电力系统运行对调频、调压、调相、紧急功率支撑、黑启动等方面的技术性能要求。生产模拟测算中,风电出力原则上按照当地测风塔代表年风速风向数据测算,没有测风塔数据可以中尺度卫星数据计算;光伏出力数据原则上根据当地测光站代表年太阳 能总辐射量测算,没有测光站可以本地SolarGIS、Mcrconorm 等卫星数据计算。生产模拟测算中,通道配套支撑性电源或调节电源最小技术出力应按设计值考虑,支撑性煤电原则上应不高于30%额定功率;支撑性气电原则上没有最小技术出力限制;支撑性水电要结合水电丰枯期出力特性统筹确定水电的最小技术出力;抽水蓄能原则上没有最小技术出力限制,可实现200%的调峰能力。储能配置方案经济评价应考虑储能在送受端对国民经济发挥的整体效益,包括通道整体经济性、储能投资运行成本、储能减少新能源弃风弃光收益、储能减少受电地区补充支撑性装机成木、输电损耗、充放电损耗等因素。新能源基地新型储能配置容量应满足送电曲线的要求。新能源基地配置储能的建设规模应匹配新能源建设规模和外送通道的建设进度。全文如下:来源:国家能源局摘自: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

202023-02

光伏A股周报丨“引爆”增量的分布式市场和尘埃落定的中来股份

21世纪经济报道新能源课题组 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编者按:《光伏A股周报》旨在记录、评述A股光伏板块和龙头企业的一周行情表现,总结影响行情表现的关键因素,任何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本周(2月13日到2月17日),光伏板块受短期市场资金面的影响,进入了下行阶段。21世纪经济报道新能源课题组结合Wind数据,统计了78只A股光伏概念股,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辅料、设备等产业链各环节。截至2月17日收盘,上述78只光伏概念股合计市值约3.01万亿元,较上周减少了1226.54亿元,但光伏指数(884045.WI)近五个交易日下跌3.83%。1、分布式光伏成增量主角,硅片环节集中度大幅下降,上游价格周涨幅缩小本周,多份有关2022年光伏产业表现的“成绩单”出炉。2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光伏大基地建设及分布式光伏应用稳步提升。2022年全国新增并网容量87.4GW,其中集中式36.29GW,分布式总计51.11GW(户用25.25GW);截至2022年底累计并网容量共392GW,其中集中式234.44GW,分布式157.62GW。2月16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做报告时提到,从光伏主要制造环节的情况看,2022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为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分别增长63.4%、57.5%、60.7%、58.8%。同时,王勃华也指出,光伏硅片环节集中度在过去一年大幅下降,产量前五企业集中度由2021年的84%降至2022年的66%。产业链上来看,本周上游价格补涨的情况已经稳定。硅业分会的统计显示,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2.2至24.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4.24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04%;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2.0至24.6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4.01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08%。本周硅料价格小幅微涨,周环比涨幅收窄至0.1%以内,其中单晶复投料主流成交价基本维持在23.5至24.5万元/吨,市场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价差虽有所收窄,但高低浮动价差仍高达2.6万元/吨,故近期长单的价格优势更为凸显。本周硅片价格持稳运行。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价格区间在6-6

202023-02

央企、国企、民企 参与EOD项目的现状!

EOD模式涉及创新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片区开发等方面。基于其广泛的涉及面,EOD模式不论是在基建圈、地产圈、金融圈、规划圈,还是地方政府圈,都迅速火出圈。基建圈的央企、国企、民企作为EOD项目的最主要的建设者,参与情况又都如何:01央企参与EOD项目情况比较早吃螃蟹的央企是中交集团,目前已知的EOD项目有8个。2019年,中交疏浚中标全国首个采用EOD模式的流域治理项目。中交疏浚联合中交四航院,成功中标蓟运河(蓟州段)全域水系治理、生态修复、环境提升及产业综合开发EOD项目,项目静态投资额65.4亿元。该项目是基于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水资源配置、饮用水源地保护、蓄滞洪区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河库水系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山区水土流失保护、流域智慧化管理等七大工程,以及全域规划提升和产业策划,为流域生态治理后的区域产业综合开发创造了条件。这个项目曾经让整个环境产业瞩目,也让产业真正感到投资逻辑变了。2020年11月,中交疏浚牵头的联合体中标成都市首个城市合伙人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怡心湖C区。该项目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双流区,是双流区打造的三大城市副中心之一——怡心湖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通过流域治理与域内片区开发相融合,创新采用“流域治理+片区开发”的EOD模式,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为成都数谷国际生态社区。在成都市,中交疏浚还与成都环境集团合作实施了杨溪湖湿地公园EOD项目。另外,中交在成都还有高达209亿的EOD项目。2021年12月14日,成都空港产业兴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牵头方)、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武汉光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就成都芯谷杨柳湖片区综合开发EOD项目达成合作。片区整体营造项目,静态总投资约为209.15亿元,其中工程费用约为140.91亿元,其他费用约为56.29亿元,预备费约为11.96亿元;合作期内,城市运维费用约31.70亿元;产业导入成本约3.67亿元。2022年,中交集团的EOD项目依然又多又大。2022年3月29日,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云南滇中新区小哨国际新城水生态环境建设及综合开发利用EOD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830055万元。2022年9月26日,中交广航局与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在区政府签订了长乐区河海一体化EOD项目《战略合作

202023-02

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债全过程(建议收藏)

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使用及管理情况一直广受社会关注。那么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流程、使用及管理相关政策如何?本文梳理介绍如下。政府专项债发债的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一、什么是专项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本定义摘自财库〔2015〕83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二、2023年专项债项目前期资料准备1 . 入场准备工作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项目名称、项目总投、项目概况、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项目总体方案、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收入成本估算等内容2. 前置条件资料:(1)项目立项文件及批复(2)可研批复(3)用地审批手续(4)选址意见书(5)环评资料3. 规划部门批复文件资料: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规划、批复或说明。4. 一案两书资料:(1)实施方案(最好保留工作底稿)(2)财务评估报告(最好保留工作底稿)(3)法律意见书5.收入依据及来源资料:(1)项目资本金说明(2)收入测算说明(3)组合融资项目需准备“融资意向书”三、2023年专项债操作流程1. 项目发起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实施机构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主管部门提交需申请专项债的项目。(最开始是作为储备项目,由财政先进行一轮筛选)2. 项目准备准备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案两书等等...资料准备好之后,由主管部门会同实施机构进行项目报送,即按要求在省级政府债券管理平台系统中录入省级政府债券管理平台系统。3. 项目审核先由各级主管部门对上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再由财政厅组织专家组进行专家评审。4. 项目入库项目库分为储备库、发行备选库、执行库三个子库。(1)通过初审的项目纳入储备库管理。(2)通过专家审核通过的项目,从储备库转入发行备选库,作为发行项目专项债券的备选项目。(3)在上级核定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内,地方政府结合项目轻重缓急等因素从发行备选库选取项目转入执行库。5. 债券发行在已制定的各省市的专项债额度之下,由财政厅提出全年度项目专项债券发行方案(或计划)。由各级省财政部门按发行计划,请债券发行机构,安排发行专项债,专项债发行后,各级财政部门应按要求主动披露项目专项债券相关信

202023-0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月16日至17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重大变革,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真功见实效,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推动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任务,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刻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使命任务,更加自觉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中去考量,更加自觉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会议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光辉旗帜。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202023-02

“空气制氢”技术加速落地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一化学科研团队日前发明了可以从空气中收集水并生产氢的技术设备,这是一种将半导体技术与新型电极相结合的系统,利用太阳能实现“空气制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一化学科研团队日前发明了可以从空气中收集水并生产氢的技术设备,这是一种将半导体技术与新型电极相结合的系统,利用太阳能实现“空气制氢”,整个流程零排放。尽管关键材料和整体转换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但对于氢能闭环循环、高效转化的“制、储、运、用”全链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原型机可扩展且易于制造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光电纳米材料分子工程实验室的化学工程师、首席研究员凯文·西沃拉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发表了研究成果,革新之处在于发明了一个新型气体扩散电极,这种电极透明、多孔且易导电,使得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技术能够将来自空气中的气态水转化为氢。据了解,原型机的形状类似一片叶子,基地由毡制玻璃纤维组成的三维网格,其上涂了一层光收集半导体材料,因此有别于传统的对阳光不透明的电极层,这个“人造叶子”同时拥有半导体技术和新型电极的关键优势,透明性使其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于阳光中,多孔性使其可以最大程度地与空气中的水接触。西沃拉的研究团队建造了一个测试室,将“人造叶子”置于潮湿和充沛阳光之中,从空气和阳光中收集水生产氢气,相当于将阳光的能量以氢的形式储存起来。西沃拉指出,这个新型气体扩散电极利用了光电化学电池(PEC)技术,其可制成直接储能的光电化学蓄电池,成为一种既能转换太阳光能又能进行能量储存的多途径转换太阳能的光电化学器件,而且半导体在电解液中界面液体结容易形成,可以广泛应用多晶、薄膜型半导体材料,因而具有制作工艺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目前来看,这个“人造叶子”是一个巧妙且简单的系统,可扩展且易于制备,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缺点,包括制造使用液体的大面积PEC设备较为复杂。植物光合作用触发灵感据了解,西沃拉的研究团队是从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获取的灵感,其在进行可再生燃料的研究中发现,利用PEC技术从液态水和阳光中产生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人工光合作用材料。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汪磊指出,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是万物生存的基石,人工光合作用的目标则是通过更简单的化学反应让太阳能或其他可持续能源以更快、更高效的方式转化成能量密度更高、应用更广泛的化学能源。也就是说,人工光合作用的终极目标就是直接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