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23-02
2023年光伏行业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2023年光伏将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迈入“十四五”之后,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下,新能源迎来的全速发展的新周期,国家政策、地方规划密集出台,国有企业强势加入,直接推动光伏电站投资进入白热化。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水电装机(含抽水蓄能)约为4.1亿千瓦,而光伏电站装机达到3.72亿千瓦,成为全国仅次于火电、水电的第三大电源形式。按照行业装机趋势,到2023年底光伏发电装机或将突破5亿千瓦,大概率超越水电(含抽蓄)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迈入5亿千瓦大关之后,新能源已经成为新增能源中的主力军,也在朝着主力能源形式的跨越。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传统能源价格的持续上升,随着产能及技术的充分释放,2023年的光伏电力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便宜的电力形式,这也是光伏产业持续发展、生生不息的底气。二、光伏电站开发投资分化:国有企业垄断地面电站市场尽管2022年关于国有企业压缩新能源投资的争议声不断,但从全年指标获取情况而言,国有企业在地面电站开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夯实,超过70%的地面电站主投资方仍为国有企业,这也印证了在地面电站开发中“国进民退”的趋势。或配合产业配套,或保障供应链,在光伏制造领域,央国企开始动作频频。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央企和地方国企开展光伏制造项目,六大发电集团中仅大唐未见动作。值得重视的是,除了常见的合作模式外,自建模式逐渐增多。事实上,这与地面电站发展模式息息相关。为了发挥规模效应,我国地面电站开发逐渐进入基地化时代,投资额度以及建设管理难度升级,这也导致地方政府在进行指标分配时亦偏好于国有企业。尤其是在三批大基地项目优选中,几乎超过90%的项目被国企收入麾下,民营企业大多以产业配套、地方贡献等方式参与其中,但项目的主导投资方仍然是国企。尽管有部分省份明文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光伏电站项目开发,但从整体的趋势来看,在地面电站这个市场,民企未来将更多的作为服务方参与,央企等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三、大基地项目陆续落地,探索中国光伏开发新场景 2023年是第一批大基地项目申报承诺的截至并网期限,尽管部分项目由于外送通道等原因导致进度不及预期,但可以确定的是,2023年将成为大基地项目大规模并网的第一年。风、光大基地首次写入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了2022年新基建、政府工作的重点。2022年两会报告表示,推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