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23-01
市场化投融资是解决城投公司债务危机的钥匙
作者 | 席加省 首发 | 昊朴咨询城投公司作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区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发展过程中,城投公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发展质量却没有同步提高,甚至经营风险越来越高。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现实和潜在的债务问题。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压力大甚至债务爆雷风险加大、融资能力丧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城投公司的功能发挥。债务问题的根源是投融资问题。当前也有一部分城投公司融资规模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现实债务负担,但潜在债务风险不可小视。有一些城投公司则历史上各种无序、不合理的融资导致了现在债务压力大,甚至处于爆雷危险中。城投公司历史太短、市场化程度太低。这导致城投公司市场化观念淡薄,业务结构畸形、投融资模式落后。城投公司本身并不具备健康的经营质地和财务状况,并不是市场化的真正主体,既不能自主经营,也不能自负盈亏,自身造血能力有限,长期靠政府、吃政府,找政策、找银行,典型的外部输血维持生存。这种外部输血型发展模式不改,危机迟早会来。作为特殊的一类国有企业,城投公司不会消亡。无论是其定位还是其功能,地方政府都不可能希望城投公司倒闭破产,而是希望城投公司转型升级,继续成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因此,近些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很多城投公司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升级。有些初见成效,有些则还在艰难的探索期。有些则是名义上转型,新瓶装旧酒,与地方政府的新型政企合作关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自身的业务结构仍然头重脚轻,经营现金流仍然不可持续,转型转了个寂寞。对于城投公司来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成功实现转型升级,能活下去甚至能活得好,市场化投融资模式是关键。市场化投融资模式重塑是打开城投公司未来发展空间的钥匙。市场化投融资,通过投融资理念转型、模式升级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投融资体系,以产融结合模式为支撑,融入区域发展,最大化区域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价值,建立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业务发展模式,重塑城投公司的造血能力,真正建立“融得到、投得好、赚得多、退得出”的国有资本运营模式。1业务结构调整与投融资手段业务从根本上决定了投融资的目的、方式、额度、成本以及偿还能力。传统上城投公司债务问题的根源是投融资,投融资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业务结构的不合理。传统上城投公司的投融资存在两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