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23-03
壮美工程见证中国建造力量
建筑是写在大地上的艺术,而“中国建造”则是挥舞彩笔的巨手。隧道施工技术的日新月异托起了国人“隧通天下”的梦想;大气磅礴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建成于疫情期间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汇聚起共克时艰的巨大力量……一幅幅宏伟壮丽的工程画卷,记录的是与时俱进的建造技艺,书写的是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想,传承的是以民为本的建造情怀。攻坚克难 实现跨越发展广大建设者是改变国家面貌当之无愧的先锋。中国建筑业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创新,在地下空间技术、超高层施工、跨海桥梁施工等领域擦亮了中国建造的品牌。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隧道及地下工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穿江越海的超大断面盾构隧道建造技术是目前国际隧道工程的难点之一,也是一个国家隧道建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在盾构隧道建造技术方面,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十年来,在穿江越海超大断面盾构隧道建造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国产隧道掘进机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已达95%以上,并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我国不仅在盾构隧道建造和盾构设备制造数量上遥遥领先,在技术上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鄂拉山隧道、函谷关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中国的隧道技术日新月异,征服各种世界级的复杂地质。进入新世纪,超高层建筑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传统模架难以满足要求。面对严峻挑战,第一代顶模——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应运而生,这正是“空中造楼机”的前身。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攻关,中国建筑业企业成功研制出超高层建筑施工装备集成平台,这是全球首次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大型施工装备直接集成于平台上,实现了一体化安装与爬升,高度的设备集成使平台如同移动的“制造工厂”。目前,新一代“住宅造楼机”实现了由重型造楼机向轻型造楼机、由摩天大楼向普通高层住宅的转变。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将粤港澳三地人流、车流和物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伶仃洋环境的特殊性,世界上已有的刚性管节、柔性管节两种技术均不适用于港珠澳大桥的隧道工程。经过长时间的试验、攻关,建设者们终于提出半刚性管节结构体系,这是在世界沉管隧道领域首次提出并应用的技术。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