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恒华盈投资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Wall-In Investment CO.ltd

行业动态
202023-03

特斯拉的下一个战场——热泵

转自:汽车商业评论    撰文 / 马晓蕾   编辑 / 周 洲   设计 / 师玉超   来源 / 彭博社都说特斯拉投资者日让人很失望,没有发布什么新车的信息。但是马斯克却放出了一个大彩蛋,把近日在欧洲国家炙手可热的热泵捧上了天,预告了特斯拉可能考虑进入的一个新领域——家庭供暖。什么是热泵?根据特斯拉车辆工程副总裁拉斯·莫拉维(Lars Moravy)的说法,热泵(Heat Pump)就是一个反向工作的空调系统。通俗来讲,热泵并不产生热量,它只是热量的搬运工。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中去,但不能反向进行。热泵的工作原理就是以逆循环方式“强迫”热量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先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再向人们提供可被利用的高品位热能。因此,根据热源的不同,全球热泵市场也相应被分为了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其中,空气源热泵是最常用的,在未来几年内,它可能会引领全球热泵市场。在电动车的用例中,特斯拉表示,热泵从车辆的动力系统中吸取多余的热量,并利用这一部分热量做很多事情,比如:温暖座舱、节省能源、提高长途驾驶的里程。按照马斯克的愿景,他不仅要在每一辆特斯拉汽车里安装热泵,最终还要把热泵装进千家万户。目前建筑物供暖基本依靠化石燃料燃烧,伴随着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的制定和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依靠电力的热泵成为了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国际能源署(IEA)2022年11月发布报告称,由于全球能源危机加速了热泵的采用,未来几年全球热泵的销售量将飙升至创纪录水平。报告称,2021年,全球热泵销量增长了近15%,是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其中欧盟的销量增长了约35%。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2022年的销售量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特别是在欧洲,一些国家在2022年上半年的销售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翻番。如果各国政府成功实现减排和能源安全目标,到2030年,欧盟的热泵年销售量将上升到700万台,而2021年为200万台。IEA估计,到2030年,热泵有可能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至少5亿吨,相当于今天欧洲所有汽车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建筑供暖占欧盟天然气需求的三分之一。2025年,热泵可以减少近70亿立

182023-03

专项债资金使用迎来强监管:重点在三类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记者从多位地方财政人士处了解到,近期监管部门正在对专项债使用情况进行核查。核查对象为使用管理专项债的相关主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单位等。据了解,此次核查主要关注三类情况:一是2022年新增专项债资金使用是否合规,二是2022年新增专项债项目资金管理是否合规,三是以前年度专项债资金沉淀和闲置问题。其中前两者还可以细化出一系列细分内容。资金使用方面,关注是否将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发放工资、养老金、办公经费等经常性支出,是否用于回购已竣工项目,是否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或偿还隐性债务;是否用于形象工程及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等问题。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关注是否存在虚增收益导致融资平衡方案不合理、项目实际收益无法覆盖本息等问题,是否存在专项债券项目申报不实或打捆申报无法对应到具体项目问题等问题。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此后额度稳步扩大,2020年达到3.75万亿元,2021年小幅下降至3.65万亿元。专项债的大规模发行、使用对稳投资、稳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为3.65万亿元。2022年8月首度盘活5000亿元结存限制,由此带动全年额度扩大至4.15万亿元。但这4.15万亿元的额度并未用完,2022年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为4万亿元。今年预算报告提出,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 亿元。这一规模相比去年总额度有所下降,但相比去年新增额度上升了1500亿元。究其原因,一方面2023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需专项债发力,而2022年发行4万亿元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诸多项目开工后后续仍需资金支持,这就要求专项债维持一定规模。另一方面,虽然专项债不受赤字率约束,但最终仍受债务率约束。地方政府债务大幅扩张后,目前债务率已落入警戒区间,这要求地方债尤其专项债放慢扩张步伐。在额度增长的过程中,专项债在资金使用、项目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审计署2019年审计报告披露,通过审计18个省级所辖36个市县发现,由于项目安排不合理等原因,有500多亿新增专项债资金未使用,其中132亿闲置超过1年。再如,专项债的要义在于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但一些地方通过做高收益的方式包装发债造成项目现金流收入估算虚高,导致专项债券的还款来源

182023-03

“光伏+食品”创新应用,烘焙“低碳”新风味

随着食品加工行业走向规模化生产,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食品制造行业也面临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升级需求。目前,食品加工行业普遍存在增值和资源利用不足,全产业的绿色生产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尚未形成,生产能耗高,绿色制造技术普遍缺乏等问题。上海鑫国食品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率先采用行业绿电解决方案,全面持续推进绿色制造,加速自身食品制造体系绿色升级改造。演绎出阳光下的美味魔法,烘焙“低碳”新风味。探索“能耗双控”下绿色发展新路径上海鑫国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食品生产企业,为国内各大星级酒店、涉外餐厅和会议中心等重要场所提供食品代工服务,并为数十家大型企业提供新ODM服务。“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期,碳达峰目标实现正迈入窗口平台,降低工业碳排放也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国家能耗双控战略”提出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碳排放,成为工业领域减碳的重要手段。在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法规,以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日前发布的《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指出,上海市将按“应建尽建”的原则,进一步大力推进光伏应用和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批“光伏+”工程。与此同时,结合绿色低碳新赛道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创新需求探索新赛道,促进上海市能源绿色转型和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能耗双控”政策导向与企业自身发展要求下,上海鑫国开始向绿色发展转型,积极响应上海政府在政策中提出的“光伏+”模式,着手建设一套高效、先进的行业绿电解决方案。“光伏+食品”创新应用为寻找适合自身企业情况的解决方案,经多方考察和了解,上海鑫国最终选择了华为行业绿电解决方案,合作共建分布式1.23MWp屋顶光伏,并于2022年7月进入并网试运营阶段,成为上海市首个MW级全配优化器示范项目。上海鑫国食品分布式屋顶光伏标杆项目,利用办公楼屋顶、2个厂房楼屋顶,布置了2248块545Wp光伏组件,总面积约1万㎡,总装机容量1225.16kW。项目主要设备采用华为40KW逆变器、600W优化器和全套数字化管理系统。针对工商业场景,华为智能光伏推出 “1+3”行业绿电解决方案2.0,实现“智”臻安全、“智”多发电、“智”高可靠、“智”简运维等更优体验。▲上海鑫

182023-03

地热让建筑“绿”起来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建建筑对地热的需求将快速增加,而规模化利用也将带动地热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上世纪70年代我们开始利用地热,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地热供暖面积约14亿平方米,人均可达1平方米。外国友人听了,都要竖大拇指。”日前,在“沣西能源·2023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地热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名誉理事长汪集暘说。地热供暖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近年来在助力建筑降碳方面成果显著,在大气污染治理、清洁供暖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建建筑对地热的需求将快速增加,而规模化利用也将带动地热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建筑降碳重要途径据了解,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可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前者指在建筑行业发生的因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内的供暖、炊事、生活热水、医院或酒店蒸汽等因燃料燃烧导致的排放;后者指外界输入建筑的电力、热力包含的碳排放。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主任陈焰华认为,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的总碳排放达峰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接碳排放。若维持现有建筑节能政策标准与技术不变,碳达峰时间预计在2038年左右,明显滞后于全国碳达峰时间。“建筑领域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就要提升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而利用地热热泵实现生活热水的电气化,并以此替代燃气热水锅炉是建筑领域减排的重要路径。”陈焰华说。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1.25万亿吨标煤,干热岩资源总量相当于856万亿吨标煤,如果能够开发万分之一,就相当于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6倍。据介绍,根据温度不同,地热资源可分为发电和直接利用两种。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25摄氏度以下的浅层地热能可利用地源热泵供暖。我国浅层和水热型(中层深)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高温为辅。上述背景下,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可助力我国建筑领域降碳。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指出,这为地热技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建筑绿色低碳转型被提上日程,地热开发

182023-0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3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关于发扬斗争精神、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论述。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委员、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姜万荣谈学习体会。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易军,全国政协委员柴强、张广汉参加会议并发言。会议认为,这次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共同心愿,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对新时代领路人的坚定拥护和衷心爱戴,充分激发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豪情壮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坚定历史自信、饱含人民情怀、彰显使命担当、指引前进方向,必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过去一年和五年的工作,明确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提出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全国两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必将担负起历史使命、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华章。要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奋斗、实干笃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刻理解把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科技进步赋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刻理解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稳住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两大支柱产业,为有效扩大内需、推

162023-03

两会:能源安全关系国之大策,放心安装光伏

两会画出重点能源领域: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社会发生进步也离不开能源,了解一些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每一次重大文明进步都是从能源变革开始。这一次绿色转型,全球碳中和目标中,我们是属于领跑地位。全球大部分清洁能源设备材料都来自中国。对于当前国际形势,中央对形式的判断又出现了新的字眼,“惊涛骇浪 风高浪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态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加局面。将迎来重大考验。美国正在推动对中国新一轮的冷战。主要表现形式是推动国际供应链与中国脱欧,从最近的外贸数据下降可以看出 ,拜登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众多跨国企业订单转向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证明了这一点。第二点从高科技产业是围堵中国,遏制我们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美日荷的限制联盟。总之,这种趋势恶化已经是常态化,不断的在消化各国综合实力。同时我们将面临长期考验都过程。国际上种种明争暗斗行为无一不是为了贸易 经济 资源,而创造这些最原始的需求就是能源。谁掌握了能源。就有更强的综合力量予以对抗。这几年“能源安全”能源改革字眼不断的被顶层设计提起 ,我们生活离不开能源,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纳入国家安全类指标。未来,必须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能源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我们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离不开能源事业不断发展提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总结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伟大成就时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能源供应”“

162023-03

重磅!四年内光伏发电将取代煤电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一个重磅新闻,视频中国际能源署提到,到2027年,太阳能发电有望超过燃煤发电,成为主要的发电方式。2:5光伏发电逐步取代煤电视频提到,就在10几年前,太阳能在全球的能源竞赛中还微不足道,在所有主要电力来源中,太阳能发电占比最小,不足百分之一。然而今非昔比,现在光伏可以说是新能源赛道的香饽饽。国际能源署表示,3年后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天然气。4年内,也就是到2027年,光伏发电将超过煤炭成为主要的发电方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太阳能电力的安装成本大幅下降!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其建设和运营的平均成本自2009年以来持续下降。到2021年,大约仅每兆瓦时36美元,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大约90%。与此同时,煤炭的成本则变化不大,2021年约为每兆瓦时108美元。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分析师巴哈尔表示,预计未来5年,新建的电力设施中,太阳能几乎会占到60%。对老百姓影响巨大光伏取代煤电,是巨大的能源变革,涉及到我们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我们的生活工作用能来源,至少有一半都会来自我们的太阳能,随处可见的屋顶都会变成能发电的建筑。老百姓也能利用自己的一片院子和屋顶,安装光伏电站,自己用电不花钱了,还能卖电挣钱。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还能亲自参与到这一场能源变革中,装一套光伏电站,给亲戚邻居朋友推荐一套光伏电站。或者从事到光伏发电的制造、安装、推广和运维中来,成为一名光伏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来源:央视财经摘自:清洁能源公众号

162023-03

政府投资项目初设概算的审批和变更!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引 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涵盖了公共基础设施、文化、科教、国防等重要领域,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大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效率及效益的重要前提。随着《政府投资条例》的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决策阶段的三个重要环节,其审批流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法定化。项目初步设计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其提出的概算是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的依据,也是工程招标控制价格的依据。加强初步设计管理和投资概算控制,规范开展初步设计阶段各项工作,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政府投资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基础。01厘清政府投资项目的基本概念1.1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政府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实现公共财政的既定目标、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指在我国境内使用预算安排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活动,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等。满足中国境内、使用预算安排的资金、投资建设活动(即作为投资项目)三个要素则为政府投资。1.2 政府投资资金 政府投资的项目所使用的“使用预算安排的资金”,即政府投资资金。我国预算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性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发展改革委负责的省级预算内投资属于资本性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有关行业部门的专项建设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用于注入国有企业资本金,不指定具体用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没有资本性支出。1.3 政府投资方式 一般来说,政府投资根据投入性质、投入对象、投入控制力、投入受益面等方面,大致可分为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及贷款贴息等四种方式。直接投资即政府直接拨款投入,其形成的资产为国有资产,适用于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公益性项目。资本金注入即政府财政投资以资本金的形式注入,属于股权投入,资本金是指项目投资方认缴的非负债性质的出资,不同行业资本金比例不同,政府以股东的身份入股投资项目,投资形成的股权属于国有股权。投资补助即政府以扶弱、扶新、扶优、扶小为目的,给予一定限额或比例的资金支持。贷款贴息即政府通过无偿贴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