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恒华盈投资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Wall-In Investment CO.ltd

行业动态
262023-04

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 • 解读① | 强化联动衔接 持续优化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制度

固定污染源监测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依据,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推进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是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需要。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办监测〔2023〕5号)(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管、优化执法监测管理机制和强化支撑保障等三方面,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优化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提出要求,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一、深刻领会《通知》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排污许可制,建立健全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管理机制的需要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全覆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排污许可制已成为固定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制度,为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和改善环境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也对污染源监测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及相关制度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管理机制,在横向上,需要打通排污许可管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形成管理闭环;在纵向上,需要贯通国家、省、市县,分级负责,协同推进。  (二)做好垂改“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污染源执法监测管理效能的需要  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现已基本完成垂改各项目标任务,污染源监测管理重心下移,县级监测机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但县级监测机构能力与职责定位还存在较大差距,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执法监测具体任务和实施机制还不够明确。这就需要结合执法监测实施情况,进一步压实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执法监测职责任务,明确固定污染源执法监测实施机制,强化环境执法、环境监测部门联动,同时多种方式提升县级执法监测能力,以实现最大限度发挥固定污染源执法监测管理效能的目标。  (三)持续强本固基,提升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固定污染源监测能力的需要  固定污染源监测是执法监管体系强有力的支撑,而固定污染源监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基础能力的提升。一是提升执法监测能力,实现现场快速出数,支撑对违法排污行为的从快查处;二是提升自行监测监管能力,“保真”“打假”协同发

232023-04

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的通知

4月21日,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指南》强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碳减排标准子体系、碳清除标准子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等4个一级子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15个二级子体系、63个三级子体系。该体系覆盖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满足地区、行业、园区、组织等各类场景的应用。本标准体系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以下为原文关于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标委联〔2023〕19号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统计局、国管局、中科院、工程院、银保监会、证监会、铁路局、民航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气象局、能源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已经2023年2月6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标准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172023-04

第二十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暨山东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办

4月15~16日,由中国建设报社主办、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支持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暨山东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日照举行。本届论坛以“新精神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为主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策部署,聚焦新发展格局下建筑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共商发展策略、分享创新实践、挖掘时代机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定址山东,旨在更好地挖掘“齐鲁建造”发展经验,为全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日照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在武表示,绿色化、低碳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日照将锚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抢占先机、开拓市场,推动更多本土企业借船登梯“走出去”,加快推进智能建造省级试点城市建设。打通人才链、科技链、金融链,融合发展、赋能加力,做实现代建设人才城校企联盟等,加强“筑建云”集采平台应用推广,在日照打造“不落幕”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聚焦设计感、艺术感、时尚感,彰显特色、提升品质,加快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建设,让城市更精致、更有设计感,为广大市民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介绍了十年来山东省建筑业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山东正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面开展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建筑业发展的前景更加光明、空间更加广阔。作为建筑行业的管理者、从业者、参与者,要准确把握大局、顺应大势,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强力锻造产业链条,加力推进绿色发展,倾力打造“齐鲁建造”品牌,全力谱写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业协会原会长王铁宏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建筑产业正经受复杂而深刻的变革,应深入思考变革与应有对策间的逻辑关系,以大格局、大思维、大战略的胸怀从容应对,把握好转型升级。对应市场模式变革,要深入推进EPC、PPP模式发展;“双碳”战略下,要抓住“装配化+(EPC、BIM、超低能耗以及AI)”的逻辑主脉;数字经济之下,全力做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篇大文章,推动建筑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丁文锋认为,我国经济处于疫后修复和政策靠前发力的复苏上升期,基建稳增长趋势延续,光伏建筑一体化或将成为未来新蓝海

122023-04

央视:走进风光大基地现场,沙海如何变能源“蓝海”?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CCTV-13《一问到底》栏目走进了正在施工的风光大基地现场。视频中戈壁滩上百辆推土机穿行大漠的场景非常壮观。这一幕发生在前不久,在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鄂尔多斯中北部。这里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一台台挖掘机正在春季火热开工,持续到今年六月底。为何要“踏平沙漠”?未来,这片“不毛之地”将如何变成清洁能源的“只此青绿”?一起揭秘在沙漠里“种太阳”的玄机和奥秘。什么是“沙戈荒”风光基地?“沙戈荒”,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沙漠、戈壁和荒漠的简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项目就是根植于库布其沙漠。植被稀疏、人烟稀少、沙土飞扬、气候恶劣,沙漠通常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那么怎么突然成了新能源的福地?实际上,“沙戈荒”地区虽然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挑战,却是实实在在的能源绿洲。该类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拥有大片生态红线区以外的未利用土地,国土空间资源丰富。据测算,如果我国荒漠化面积的1%用于新能源发电,其装机容量将超过目前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这里建成以后是什么样子呢?就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沙漠中的“光伏蓝海”。从今天的流动沙丘,到挖掘机整理万亩平地,到未来华丽变身的“光伏海”,库布其“沙戈荒”风光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数百亿千瓦时,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让荒漠化土地变身新能源“蓝海”。全球最大“沙戈荒”风光基地项目春季开工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上百辆推土机正来回穿梭,轰隆隆的机械声不绝于耳。库布其风光基地项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白鹤滩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三峡集团库布其风光基地项目先导工程现场负责人 陈士诚:我们正在全速推进库布其大基地项目先导工程建设,已完成场地平整7000亩,目前现场施工机械120台,每日可完成场地平整200亩,力争在年底实现并网发电。我国哪里还有“沙戈荒”风光项目的身影?不仅是在库布其沙漠,成片的风机、光伏板在西北的戈壁大漠中随处可见。在宁夏腾格里沙漠,220余万块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1600多万平方米的草方格连绵不绝,总装机规模1300万千瓦的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一期即将投产。在新疆昌吉的茫茫戈壁,木垒百万千瓦“风光电储”基地的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正进行风机安装工作。整体来看,在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布其和乌兰布和四大沙漠边

122023-04

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4月11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总结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为会议召开作出批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姜万荣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伟致辞。中央文明办有关部门领导到会指导。会议指出,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宣讲报告会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扎实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坚持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全国住房公积金系统服务提升行动”等重点活动的开展带动行业风气整体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为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思想保证。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广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弘扬时代新风新貌、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工作。三是持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聚焦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