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恒华盈投资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Wall-In Investment CO.ltd

时政要闻
022022-12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紫荆》杂志专访: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近日接受《紫荆》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十年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记者:十八大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请问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发生了哪些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黄润秋: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生态环境领域同样如此,这十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从思想引领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战略部署来看,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系统,也更加成熟。从改革举措来看,改革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这十年间,我们制修订30余部相关的法律法规,越织越

262022-11

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财资环〔2022〕117号)

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财资环〔2022〕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      为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现提前下达你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省)2023年水污染防治资金,用于支持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相关工作,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省金额安排见附件1,项目代码:10000015Z155110010004,支出列202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11 节能环保支出”。     二、各省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1〕36号)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制度有关要求,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投资,避免“资金等项目”。对已从中央基建投资等其他渠道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纳入防治资金支持范围。     三、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要求,请认真填报《水污染防治资金区域绩效目标申报表》(附件4),并在收到本通知之日起30日内,将拟支持项目清单、区域绩效目标申报表报我部和生态环境部。     四、各地要强化绩效结果应用,中央财政在分配资金时,对审计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绩效评价结果差、预算支出进展慢的省份作了适当扣减,请你省在分配资金时,比照中央财政的做法,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突出奖优罚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nbsp

182022-11

五部门关于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工信部联电子〔2021〕2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现将《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附件: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2021年12月31日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融合发展、快速兴起的朝阳产业,也是实现制造强国和能源革命的重大关键领域。为推动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应用、智能运维、智能调度,全面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推动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构建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为目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坚持创新驱动、产融结合,坚持协同施策、分步推进,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促进5G通信、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融合创新,加快提升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增强智能产品及系统方案供给能力,鼓励智能光伏行业应用,促进我国光伏产业持续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

182022-11

八部门联合发文: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国铁集团联合发布《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规划》提出,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利用风景道、步道、水道、雪道、跑道、骑行道等线状道路,串联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滨海度假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自行车驿站、滑雪场等设施,形成全域覆盖、配套完善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格局。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运营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场地设施运营水平。推广“政府建设、企业运营”“政府和企业成立合资企业建设运营”等公建民营模式,强化政府要素保障能力,保障企业市场化运营灵活度,提高户外运动营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率。以下为《规划》全文。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开局时期,也是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关键阶段。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扩大体育消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和美好生活向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制定本规划。一、户外运动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户外运动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一是参与人数持续增加。各类户外运动协会组织、户外运动俱乐部等发展迅速,带动户外运动参与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二是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基本形成了山水陆空全覆盖的户外运动产品供给体系,登山、徒步、马拉松、自行车、滑雪、皮划艇、滑翔伞、定向等一大批户外运动项目蓬勃发展,涌现出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产品。三是场地设施逐渐完善。滑雪场、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公共船艇码头、攀岩

252021-06

锻造新时代四川创新驱动新引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出台记

百年大变局,创新当自强。2021年6月15日,成都金牛宾馆,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这是新时代下,四川如何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版图中,明确四川方位的“宣言书”——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支撑。这是新时代下,四川如何有效解决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疏通创新驱动症结的“路线图”——《决定》谋篇布局,不穿靴戴帽,不面面俱到,既抓住四川创新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也把文件写深写实,把问题理清说透,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贯穿一条主线: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作为主线统领和贯穿全篇。坚持一大原则:既服务国家全局,又推动地方发展。协同两种创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用好“新旧”资源:激活资源存量,做优资源增量,形成创新“场效应”。发挥不同力量:让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推动创新发展。切口虽小,纵深极广。一次创新发展的省情再认识《决定》出台,集思广益,既对标中央,又吸纳过往经验,更走出四川看四川。《决定》起草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四川科技创新现状再把握、再认识,在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找准定位的过程6月7日,成都兴隆湖畔,肩负补齐四川创新短板,提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战略地位重任的天府实验室,正式挂牌。一周之后,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获审议通过。创新的脚步越来越快、鼓点越来越密,背后是四川对中央部署、对自身方位,乃至对全球创新格局的理解不断深入,剖析不断深化。——认识的加深,源自对中央战略部署理解更加深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把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到作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再到提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时代的征程上,几个命题亟待四川作答——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发挥四川优势展现新担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如何突出创新引领打造新引擎?促进新时代四川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加依靠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认识的加深,源于对省情的把握更加清晰。放眼看世界。当今世界正经历

092021-06

中华水塔 永续发展

       这里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孕育出沃野千里、灿烂文明;这里是雪域高原上重要的生态屏障,涵养水源、防沙保土;这里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是“青藏高原基因库”。作为“中华水塔”,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独特,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考察,重点了解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三江之源 中华水塔青海以青海湖而得名。“高原明珠”青海湖碧波荡漾、鸥鸟成群。它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青海湖畔(资料图)青海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于青海,每年有超过600亿立方米清水从这里流出,相当于三峡水库蓄水量的两倍。青海还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拥有雪豹、藏羚羊、冬虫夏草、雪莲等珍稀动植物。保护生态 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青海的生态建设。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用两个比喻来形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资料图)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时,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生态保护优先,守护好“中华水塔”,这是总书记的嘱托,也是历史的使命。国家公园 青海经验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制度创新。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前,青海已经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任务,正式启动设园工作。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形。青海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实现生态环境国土空间管制和自然资源统一执法,打破“九龙治水”局面,也为全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经验和模式。迁徙的藏羚羊(图/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通过国家公园试点,青海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从20世纪80年代不到2万只恢复到如今的7万多只。皑皑雪山脚下,绿草成荫,藏羚羊成群迁徙、雪豹伺机捕猎,斑头雁悠闲觅食、水鸟鱼和谐共生。生态优先 美丽中国生态兴则文明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参加了青海代表团审议。他指出,青海必须承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