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恒华盈投资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Wall-In Investment CO.ltd

时政要闻
222023-0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长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倾注了巨大心血。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基层干部到国家领袖,总书记的经历覆盖城市乡村,但不论走到哪里,他都不忘深思细究当地生态环境情况,讲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深邃思考,更能真切体会这场绿色变革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思想底色  有迹可循2005年8月15日,是余村人永远记在心头的日子。当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县余村调研,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为这个面临转型发展的小山村“一锤定音”。向前追溯,在这美丽家园的参天大树成荫前,一朵思想嫩芽早在习近平的青少年时期便开始浇灌——“我曾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多年,当时那里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百姓生活也陷于贫困。我那时就认识到,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40多年前,在黄土高原度过的7年知青岁月,让他深刻体悟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彼时,他用资源循环利用的视角,带领梁家河村乡亲们打淤地坝、建沼气池,治理水土流失,利用农村生态经济千方百计增产增收。2021年9月,再次踏上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依然惦记着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正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让习近平总书记过去40多年的从政生涯铺满绿的底色——“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跟随习近平走在基层的脚步,棵棵绿树扎根大江南北,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泉和实践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而此时,习近平已看得更远,开始运用生态平衡思想指导实际工作。在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期间,他主持制订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强调,保护环境,消除污染,治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生产、生活的迫切要求。其中,规划特别指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1985年,习近平赴任福建省厦门市,此后17年半的时间里他都耕耘在八闽大地,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在福建省宁德市,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习近平提出了

152023-08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绘出美丽中国更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就。系列报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今天(8月14日)播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绘出美丽中国更新画卷》。今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隔5年再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在这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高规格的大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今年以来,总书记在首都北京参加的两场活动体现了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身体力行和引领青少年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深远谋划。今年4月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心公园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总书记说,这是我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第十一次参加植树活动。他对在场的中小学生说,等你们也成了父母辈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女子孙继续植树,一代一代做下去,美丽中国就是这么建设出来的。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走进这里的学生农场,与正在开展农业种植活动的孩子们交流。总书记说,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绿色,是美丽中国最鲜明的底色。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今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内考察行程当中,总是不乏绿色足迹。大江南北,一草一木,总书记念兹在兹,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书记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在四川广元古蜀道上的翠云廊,总书记走进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要求把古树名木保护好。在山西运城,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

032023-08

开局之年,总书记这样引领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全国两会之后,国内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行、一路思,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多次作部署、提要求。  走岭南大地,4天辗转千里,为广东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指明方向。  抵雄安新区,嘱托“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赴古都西安,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要求“努力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行河套平原,两地调研、两次开会,强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看鱼米之乡,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到天府之国,强调“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  7月17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成绩单里观“形”察“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奋进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

242023-07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以来,我们之所以取得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实现“四个重大转变”,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党的二十大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紧紧抓住今后5年这个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要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62023-06

“十四五”的“开门六件事”

再过几天,2023年就过半了。“十四五”的五年也将走完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半程。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十四五”也有“开门六件事”,六件事都是挑战,都要办好。两年多前,在擘画“十四五”蓝图时,党中央提出一个重要要求——“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六个并列的关键词,可形象地称之为“十四五”的“开门六件事”。在“十四五”规划建议、规划《纲要》里,这句话都出现在强调“十四五”要遵循的五个原则之一——“坚持系统观念”的段落里。读懂这“开门六件事”,至少可从三个角度:“安全”是最新加进来的。多年来,随着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开门六件事”有个逐步增加的过程。“安全”,正是在谋划“十四五”时最新加入进来的。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着重强调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金融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开门六件事”里这第六件事,极为重要。六个关键词后边还有很重要的三个字——“相统一”。每个地方、部门、企业,都可以把自己的任务,跟这六个关键词挂上钩,我追求的“质量”是什么,“结构”是什么,“规模”什么……然后统筹谋划、统筹推进。这与过日子的道理其实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咱不能“早饭吃盐、午饭吃油、晚饭吃醋”,而是每顿饭,都统筹好“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六件事”的前后次序饱含深意。过去,大家一说到“发展”,往往首先想到规模、速度,然后才是结构、质量、效益。在谋划“十四五”的时候,这六个关键词的次序,调整为现在这样。其含义一目了然:中国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扩大的规模、合理区间的增速,但其逻辑起点,已不再是规模和速度,而变成了质量和结构。中国人说话,前后次序很有讲究。“开门六件事”的次序变化,深刻体现着发展理念的变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这个首要任务时,有一句话——“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再次强调了这句话。“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正是“开门六件事”的更进一步表达。后半句话讲的是规模和速度,而对“质”的追求,被鲜明地摆在前边。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022023-06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章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文章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文章指出,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都是循序渐进、一以贯之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党的二十大更加清晰擘画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目标要求,科学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文章指出,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不断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文章指

302023-0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进行了讨论。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

152023-05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习近平  今天,我们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题举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党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思想理论基础。  这里,我围绕开展主题教育强调几点。  第一,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中央确定在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考量。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经了1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这一历程,我们也推动全党学习了10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理论武装的任务仍然艰巨。一方面,在真学真信真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在不断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方面的学习贯彻才刚刚开始。这次主题教育确定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就是要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2022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二,着力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党的理论创新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探求未知、发现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过程,由此形成的理论成果自然是一个科学系统、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整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紧紧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