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恒华盈投资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Wall-In Investment CO.ltd

行业动态

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全新境界 如何应对未来挑战?

来源:中恒华盈发布时间:2023-10-11

当今,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迅猛扩张。仅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便达到了7842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更已突破4.7亿千瓦。与此同时,光伏发电产量也在不断攀升,消纳利用水平保持相对较高。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总量超过了26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0%,平均利用率高达98%。


然而,随着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不断突破,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迈入全新的境界。然而,与此同时,高比例的光伏能源接入也为光伏产业带来了新的考验。众多业界专家共识认为,积极探索新的光伏利用模式将成为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展望未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强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实现了从端到端的自主可控,而且有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对推动我国能源变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产业本身而言,在2023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主要环节的产量增速均超过60%;就国际贸易而言,在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这已经是出口的‘新三宝’之一;从市场应用来看,在2022年,我国连续十年位居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更是突破了7800万千瓦,同比增长达到了154%。


在专家看来,光伏产业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在应对“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光伏产业前景光明。根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我国光伏资源总量约为1300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更是超过了400亿千瓦,为确保能源本质安全提供了有力基础。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各领域对新能源的比例提升,增强新能源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作用,已经成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image.png


然而,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下,一次能源需转化为电能并接入电网,而由于缺乏大规模、经济实用的储能技术,电力系统必须时刻保持供需平衡,这对高度不确定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构成了根本性挑战。


充分利用储能技术将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关键。储能技术有助于实现能源系统供需的实时平衡,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带来的风电、光电以及水电等问题,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新方向,而配电网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涉及居民用户,并将电能安全传输到千家万户,具有重要的基础设施地位。


在新的背景下,配电系统的角色也在发生重大转变。未来,配电网的发展将承担更多职责,它不仅是支持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支撑平台,还需要应对数亿电表计量数据等大量多样的信息接入。同时,配电网还需要成为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平台,以及电气化交通的服务平台。因此,为了适应未来配电系统的发展需求,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满足低碳化、分布化、去中心化和数字化等新特点。


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多位专家强调,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通过创新的利用模式来推动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的转型,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优势。打造绿色低碳的光伏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速电池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同时,还应积极促进光伏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光伏应用于建筑、交通、农业、畜牧业、沙漠治理等多个领域,实现多元化应用。


绿色化的能源电力系统势在必行,而经济实用的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关键。通过将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可以实现能源系统供需的实时平衡,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可复制的分布式零碳能源系统。这种以氢能为支撑的分布式零碳智能能源系统将会深刻改变能源结构,为未来的分布式数据中心、高速通信站点等提供零碳能源,为绿色、分布、市场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光伏产业在我国已经取得重要的进展,然而也面临新的挑战。通过技术创新和利用模式的创新,我国有望推动光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文章来源: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