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恒华盈投资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Wall-In Investment CO.ltd

行业动态

刚刚,财政部发布会释放6大信号

来源:中恒华盈发布时间:2023-03-01

来源:避险山庄

转自:PPP融资

1.一些地方债务风险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

关于债务问题,我国去年法定债务的负债率约为50%左右。这个指标我相信您也知道,在全世界、在经济界都是比较低的。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是分布不均匀,一些地方债务风险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我们已督促有关地方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抓实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个底线我们守得住。

2.适量扩大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有关具体额度的安排,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会对外披露。2023年,我们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

3.今年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

从今年的财政收支形势看,综合分析判断,我认为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体现在财政收入上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回升会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二是去年我们集中实施了留抵退税,去年的基数就相应偏低。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财政支出情况看,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加,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虽然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

4.除应急救灾等特殊事项外,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

我们将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将把牢预算支出关口,从严控制部门预算追加调剂事项,除应急救灾等特殊事项外,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

5.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减收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约3000亿

从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情况看,有部分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约占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15%左右,去年虽然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但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影响是可控的。由于具体数据尚待决算才能确定,若按照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减收约2万亿元匡算,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约3000亿元。

6.税收比重持续下降

多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都保持在4%以上。刚才我也介绍了,近几年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是持续下降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体,一方面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一方面要保持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所以,这意味着我们过去几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不断提高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5场。我们荣幸地邀请到财政部部长刘昆先生为大家介绍财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与刘部长一起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两位副部长是许宏才先生、朱忠明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刘昆先生介绍情况。

财政部部长刘昆: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在全国两会前与大家面对面交流。首先,我代表财政部,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财政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2022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迎难而上,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靠前实施各项财政政策,推动经济总体回稳向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

一是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住经济大盘。加大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既扩大国内总需求,又将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过去五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落实落细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推动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5029亿元。财政宏观调控有力有效,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二是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过去一年,我们把县区财政运行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尽最大努力稳固基层。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9.71万亿元、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近五年累计,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40.66万亿元、年均增长8.4%,为基层“三保”提供有力保障。扩大直达范围,直达资金规模由2020年的1.7万亿元,扩大到去年的约4.1万亿元。总体看,县区财政运行平稳,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022年,全国科学技术支出10023亿元,同比增长3.8%,有力保障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优化政策供给。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完善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阶段性实施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一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四是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持续增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发挥转移支付、财税政策等作用,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实际种粮农民分三批发放补贴400亿元,通过中央预备费安排100亿元支持抗旱减灾保秋收。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继续增加。推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增长8.2%。

五是保基本、兜底线,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人民需要和财力可能,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强化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冲击。加强重点民生支出保障,全国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分别增长5.5%、8.1%、17.8%、13.8%。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与2017年相比,全国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39.2%、62.4%,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610元。

六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管理监督提质增效。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纵深推进财税改革,出台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健全财政监督体系,突出监督重点,严肃财经纪律,财政治理水平稳步提高。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财政部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我就先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陈文俊:谢谢刘部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